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斌[1] 张挽虹[1] Liu Bin;Zhang Wanhong
出 处:《南方金融》2022年第1期91-99,共9页South China Finance
摘 要:本文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步的经济景气周期及成因。主流观点认为,国际银价是导致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异于世界的重要因素。国际银价主要通过货币供给和汇率传递两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即银价下降将中国与世界经济危机隔离,银价上涨又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经济衰退。实证分析表明,在货币供给渠道中,银行套利活动造成的白银库存变化,放大了国际银价波动对利率及物价的影响。与一战时期相比,货币供给渠道在20世纪30年代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上海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也使汇率渠道对上海的影响大于中国其他地区。总体而言,国际银价波动导致中国的金融条件产生变化,在中国原有经济周期基础上延缓或加速拐点的到来。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危机与货币因素间的联系,也提示央行在应对世界经济衰退时,应充分认识发挥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作用的重要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4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