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银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传导路径分析——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为例  被引量:2

Analysis on the Impact and Transmission Path of International Silver Price Fluctuation on China’s Economy: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in the 1930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斌[1] 张挽虹[1] Liu Bin;Zhang Wanho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200120

出  处:《南方金融》2022年第1期91-99,共9页South China Finance

摘  要:本文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步的经济景气周期及成因。主流观点认为,国际银价是导致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异于世界的重要因素。国际银价主要通过货币供给和汇率传递两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即银价下降将中国与世界经济危机隔离,银价上涨又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经济衰退。实证分析表明,在货币供给渠道中,银行套利活动造成的白银库存变化,放大了国际银价波动对利率及物价的影响。与一战时期相比,货币供给渠道在20世纪30年代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上海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也使汇率渠道对上海的影响大于中国其他地区。总体而言,国际银价波动导致中国的金融条件产生变化,在中国原有经济周期基础上延缓或加速拐点的到来。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危机与货币因素间的联系,也提示央行在应对世界经济衰退时,应充分认识发挥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作用的重要性。

关 键 词:白银存量 外汇汇率 物价 经济周期 银本位制 

分 类 号:F832.9[经济管理—金融学] F822.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