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皿中的视网膜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金燕 罗莉霞[1] 刘奕志[1] 陈舒怡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60

出  处:《眼科学报》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Eye Science

摘  要:人视网膜缺乏再生能力,其功能失代偿后,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是防盲治盲的难点问题。近十余年来,得益于视网膜类器官研究的长足发展,从“培养皿”中获得视网膜成为了现实,是研究视网膜发育和疾病的分子机制、药物筛选及细胞替代治疗的有力工具。封面展示的是经过36周序列诱导分化后,人胚胎干细胞在培养皿中重现了视网膜发育过程,最终分化为含有视锥细胞(绿色)及视杆细胞(红色)的视网膜类器官。这些感光细胞有序地排列在视网膜类器官外侧,形成类似体内的外核层组织结构,表达成熟感光细胞的分子标志物,并且发育出典型的内节、外节亚细胞结构,提示人视网膜类器官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价值。虽路途漫漫,但正是类器官巨大的应用潜能,鼓舞着我们不断地推进眼类器官/类组织研究,以求突破眼组织再生及转化的瓶颈。

关 键 词:类器官 亚细胞结构 感光细胞 外核层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视网膜 组织再生 

分 类 号:R77[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