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自四个纳西村的案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艳艳 宋一青 白云丽[3] 张林秀  

机构地区:[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UNEP-IEMP [5]农民种子网络

出  处:《人与生物圈》2021年第6期46-51,共6页Man and the Biosphere

摘  要:《生物多样性公约》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适应性举措的重要作用,倡导传统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并联合原住民族和当地社区等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采取行动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目前全球10%的人口的生计和福祉直接依赖山区。鉴于山地社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关键作用,我们在此分享“金沙江流域纳西山地合作互助与学习网络”案例,以对中国西部山区、泛喜马拉雅山地国家乃至世界的山地社区产生启发示范意义。

关 键 词:现代科学 合作互助 《生物多样性公约》 金沙江流域 利益相关者 原住民族 气候变化适应 当地社区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