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韦之杰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珠江水运》2022年第6期22-26,共5页
摘 要:古今有许多著名“之问”,引无数世人的思考、探因和试答,影响深远。屈原《天问》,一共370多句,提出了173个问题,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涉及“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可谓包罗万象。“梁胡之问”是中华知识分子对中国积弱积贫原因以及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李约瑟之问”则是对近代实验科学未能在中国古代发生所产生的疑问。“耿飚之问”是军民关系的一次灵魂拷问,可谓振聋发聩,撼人心弦。“钱学森之问”则提出了建国以来中国学校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的拷问。而今,笔者试图针对内河水运发展,提出“内河之问”,并探讨“内河之问”的解决办法和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