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卢瞳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出 处:《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105-109,共5页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摘 要:作为19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卞之琳,在向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学习的同时,也自觉地向中国古典诗歌资源寻求灵感。在化用古典诗词入诗时,卞之琳追求一种“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高妙艺术境界。他的诗风古意盎然,却又往往在意趣、结构上自由出入于传统,使之在浓郁的古典氛围中凸显现代诗人的巧思经营。卞之琳的“化古”与“化欧”密不可分,在触及中国古典诗歌资源时,英国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与他的“客观对应物”是重要的媒介。1934年卞之琳将艾略特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译介至国内,其中对于传统的“历史意识”(historicalsense)、抒情主体的客观化技巧和“典象”运用等方法深刻地影响着卞之琳此一阶段的诗歌创作。本文试图通过对卞之琳《雨同我》的集中分析,探讨卞之琳如何在化古的同时生成了自己独异的诗歌现代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