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侦查与反恐怖学院,辽宁沈阳110854
出 处:《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97-103,共7页Journal of Railway Police College
基 金: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重点项目“‘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综合治理研究”(2021YCZD0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一般项目“我国电信网络诈骗黑灰产业犯罪治理研究”(2021YCYB04)。
摘 要:隐蔽性证据规则对于证明各类犯罪事实具有独特的价值,并指导着侦查阶段证据体系的构建。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将隐蔽性证据的表现形式限定为物证、书证。在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交融的双层社会背景下,通过对隐蔽性证据规则的印证逻辑进行分析,扩大隐蔽性证据的表现形式,有利于破解涉网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身份同一认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故意认定以及适用罪名模糊的难题。在隐蔽性证据规则的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因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被污染以及侦查人员的证实性偏差所引发的风险,需要从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审查、证明内容的细节性审查、证据的证明力以及无罪证据审查三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1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