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恒 ZHANG Heng
机构地区:[1]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
出 处:《管子学刊》2022年第2期65-76,共12页GuanZi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传统儒家心灵哲学研究”(20FZXA005)。
摘 要:与西方相较,中国古代儒家天人之辨基本不涉及认识论问题,也不应视为完全的宇宙论问题,而更多是关乎人的生存与价值的人学问题,其重点在人而不在天,其诉求是不断揭示人的本质并提升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此人学视域下,天人之辨现有研究中的“类型说”与“阶段说”应该也可以实现某种统一,以弥补解释效力的不足。总体而言,天人之辨展现为“合—分—合”的逻辑发展进程。具体而言,人从上古“天人杂糅”的蒙昧状态中觉醒,摆脱“天即人”的低阶相合,构成了“由合而分”的第一次转折;嗣后,人不断发现自身力量,觉解自身命运,最终在理学那里实现了“人即天”的高阶相合,此为“由分而合”的第二次转折。从“天即人”到“人即天”,天人之辨的逻辑发展始终朝向人的独立与自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2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