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1期167-177,共11页Chinese Ocean Sociology Studies
基 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半岛蓝黄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BSHJ06);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BXSXJ2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海洋酸化已成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环境问题。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酸化产生的机理、影响和治理对策三个方面。第一,工业革命后CO_(2)过度排放是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海风、上升流等自然因素也起到了一定助推作用。第二,海洋酸化使海洋化学环境发生改变,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渔业、旅游业、食物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也受到明显冲击。第三,研究提出的治理对策包括:(一)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提升对海洋酸化的本质性和规律性认知与应对能力;(二)通过嵌入式策略构建海洋酸化全球治理的制度;(三)在应对实践中推行“保护、减缓、适应”的策略,因地制宜地采取治理措施。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海洋酸化理应是社会学拓展新边界、创新思想与范式的重要问题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