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的姐姐们:抗战时期历史剧中的“在家女性”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雅琳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00732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4期87-107,共21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建构与反思研究”(批准号:20&ZD28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家女性”是抗战时期左翼历史剧中不容忽视的角色,其中可以分出三类:第一类角色有能力走出家庭,但为了照顾家庭又回到家中,如阿英《杨娥传》中“返家孝姑”的杨娥;第二类角色能力有限,一时无法走出家庭,如《杨娥传》中的“弱女子”连儿;第三类角色是因思想难以彻底转变、重视家庭合法性而留在家中的老年人,如郭沫若《虎符》中的魏太妃。她们不是冲锋在前的“花木兰”,而是留守家中的“花木兰的姐姐们”。左翼作家们肯定了她们的家中贡献,传达出一种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的平等观念;但她们也被寄寓了进一步提高觉悟、直接参与政治行动的期待,从而与“妇女回家论”和“新贤妻良母主义”等保守观念拉开距离。这些剧作中的“在家女性”构成了一种隐喻,既为抗战时期的观众提供了较为缓和的道德空间,也对所需遵守的政治底线做出提醒。

关 键 词:历史剧 抗战文艺 女性 《杨娥传》 《虎符》 

分 类 号:I207.3[文学—中国文学] K26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