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雅琳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4期87-107,共21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建构与反思研究”(批准号:20&ZD28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家女性”是抗战时期左翼历史剧中不容忽视的角色,其中可以分出三类:第一类角色有能力走出家庭,但为了照顾家庭又回到家中,如阿英《杨娥传》中“返家孝姑”的杨娥;第二类角色能力有限,一时无法走出家庭,如《杨娥传》中的“弱女子”连儿;第三类角色是因思想难以彻底转变、重视家庭合法性而留在家中的老年人,如郭沫若《虎符》中的魏太妃。她们不是冲锋在前的“花木兰”,而是留守家中的“花木兰的姐姐们”。左翼作家们肯定了她们的家中贡献,传达出一种不同于西方女性主义的平等观念;但她们也被寄寓了进一步提高觉悟、直接参与政治行动的期待,从而与“妇女回家论”和“新贤妻良母主义”等保守观念拉开距离。这些剧作中的“在家女性”构成了一种隐喻,既为抗战时期的观众提供了较为缓和的道德空间,也对所需遵守的政治底线做出提醒。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