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璐[1]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168-176,共9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摘 要:邓攸作为晋世“人伦之表”,其“弃子保侄”故事随着《世说新语》在后世的接受不断被敷演成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其忠孝仁义的精神内核显而又隐,隐而又显,随着不同时期的文本形式与文本特点不断变换。元明清戏剧对邓攸故事的流传影响最为深广,清前涉及邓攸故事的戏剧至少有七种,较成型的本子有两种,几乎全佚;清代邓攸戏的代表作品有两种,均为“补恨”之作,且主动消解邓攸故事中的负面元素,摆脱紧张的父子关系。随着审美接受对象阶层的下移,邓攸“弃子保侄”的高义行为与福泽一方的良吏身份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教化理念,被后世雅、俗文学家共同关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