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向阳 SONG Xiangyang
机构地区:[1]南京传媒学院基础教学部
出 处:《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Journal of Yunnan Arts University
基 金: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现代戏剧批评话语体系形成史”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18BB031)。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对人道主义话语的呼唤与讨论,人的感性欲求重新获得了话语权。“革命+恋爱”这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幼稚与公式化的普罗文学情节模式,成为主流戏剧创新的突破口。“革命-恋爱”之后的革命者,此前经过“去力比多化”提纯,在“新时期”有限度地向“自然人性”复原;他们复杂的情感世界成为剧作家的关注点。剧作家以何种策略、在什么样的伦理限度之内把在“十七年”和“文革”戏剧中被“清算”掉的爱欲在他们身上复活,折射出20世纪80年代戏剧突破的力度与限度;能否妥善处理好“革命”与“恋爱”的关系则是作品被主流戏剧接纳与否的重要依据。
关 键 词:20世纪80年代话剧 革命+恋爱 爱情描写 伦理限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19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