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恋爱

作品数:41被引量:8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史元明丁帆贺桂梅黄平徐仲佳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边疆经济与文化》《青年文学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拯救与反叛——重读《牛虻》(下)
《当代文坛》2024年第4期4-11,共8页丁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文学大系整理、编纂与研究[1900—2020]”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2&ZD271。
《牛虻》是一部典型的“革命+恋爱”式的作品,其革命的背景虽然是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青年党为民主自由的斗争故事,但却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文学教科书,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也一度成为中国文学效仿的创作模式,追寻它的历史踪迹...
关键词:拯救与反叛 革命+恋爱 双重主题 时代背景 典型性格 人性光辉 
拯救与反叛——重读《牛虻》(上)
《当代文坛》2024年第3期4-11,共8页丁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文学大系整理、编纂与研究[1900-2020]”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2&ZD271。
《牛虻》是一部典型的“革命+恋爱”式的作品,其革命的背景虽然是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青年党为民主自由的斗争故事,但却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文学教科书,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也一度成为中国文学效仿的创作模式,追寻它的历史踪迹...
关键词:拯救与反叛 革命+恋爱 双重主题 时代背景 典型性格 人性光辉 
20世纪80年代话剧“革命+恋爱”模式的征用及其伦理限度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宋向阳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现代戏剧批评话语体系形成史”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18BB031)。
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对人道主义话语的呼唤与讨论,人的感性欲求重新获得了话语权。“革命+恋爱”这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幼稚与公式化的普罗文学情节模式,成为主流戏剧创新的突破口。“革命-恋爱”之后的革命者,此前经过“去力比多化...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话剧 革命+恋爱 爱情描写 伦理限度 
蒋光慈的革命叙述与都市上海关系初探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5期0046-0047,共2页苗家乐 
作为革命文学的大力倡导者和忠实实践者,蒋光慈在大部分作品中所进行的革命叙述,是依托于上海这一特殊的都市环境展开的。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作为革命的频发地,作为与内地农村截然不同的大都市,是蒋光慈革命文学实践得以发生的重要空间。...
关键词:蒋光慈 革命叙述 上海 都市文化 革命+恋爱 
中国电影中婚恋伦理的代际嬗变
《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203-210,I0005,共9页贾冀川 王春晓 
在百余年来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从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对"革命+恋爱"二元结构的探索、对爱情与婚姻政治化的审视,到对现代婚恋问题的思索、对自由恋爱的勇敢表达以及新世纪对多元化婚恋倾向的选择,中国电影中婚恋伦理的代际嬗变反映...
关键词:中国电影 婚恋伦理 革命+恋爱 《红高粱》 
作为文学接受现象的“革命+恋爱”(1928—1933)被引量:1
《现代中文学刊》2019年第4期85-92,共8页程鸿彬 
1930年前后“革命+恋爱”是一种拥有众多读者的小说题材模式,它的广为流行与当时的文学接受取向存在某种因果关系。通过考察三部“革命+恋爱”小说的接受状况发现,经由这个模式的艺术放大,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社会性格”成为各种文...
关键词:革命+恋爱 文学接受 冲出云围的月亮 转变 韦护 
“后革命”氛围中的“革命+恋爱”——读《坚硬如水》
《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第4期87-93,共7页郭冰茹 郭子龙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革命叙事’研究”(18AZW023)阶段性成果
“革命+恋爱”是20世纪中国文学脉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和写作模式。林岗在分析两个主题的互动时说:“文学里的所谓‘革命’,无非就是一种眼光,一种思想观念。它在那个时代表现为对既成社会秩序的不满,需要以暴力来推翻这种社会秩序以建...
关键词:恋爱题材 后革命 《坚硬如水》 中国文学 性爱题材 社会秩序 写作模式 20世纪 
蒋光慈与石评梅“革命+恋爱”作品的比较解读
《牡丹》2018年第11X期16-17,共2页张梦茹 
同是'革命+恋爱'作品的创作者,蒋光慈与石评梅因其身份不同、性别不同,不仅对革命的认知程度不同、对'革命+恋爱'作品的创作目的不同,而且在具体的文本实践中,对恋爱\女性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20世纪30年代,'革命+恋爱'的创作倾向风...
关键词:“革命+恋爱” 高君宇 蒋光慈 石评梅 
追赶文学风潮的时髦人——重论《啼笑因缘》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8期83-95,共13页栾梅健 
1930年代红极一时的张恨水长篇小说《啼笑因缘》,以往论者往往从大众趣味加以理解。本文认为《啼笑因缘》是我国多角恋叙写模式的重要开创者。小说中对"五四"时过于浪漫的爱情幻想的否定,以及关于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的武侠描写,都走在...
关键词:《啼笑因缘》 多角恋叙写模式 爱情乌托邦 革命+恋爱 文学新潮 
丛林狼小说中的英雄主义——以《战神之王》为例
《网络文学评论》2018年第2期90-93,共4页周佳微 
爱默生在他的《论英雄主义》一文中这样阐释英雄主义:'对于这一切外在的恶,人在内心深处采取一种好战的态度,并且证实了他单枪匹马对付百万敌军的能力。灵魂的这种好战态度我们称之为‘英雄主义’。'[1]而小说中的英雄主义,则体现为代...
关键词:“革命+恋爱” 《战神之王》 丛林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