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晶[1] 吴妙芳[1] 林仲秋[1] LI Jing;WU Miao-fang;LIN Zhong-qiu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广东广州510120
出 处:《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年第3期301-309,共9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摘 要:1概述卵巢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20岁以下女性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交界性肿瘤常好发于30余岁到40余岁的女性,发病年龄较上皮性浸润癌患者早10岁以上。卵巢上皮性癌绝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后。卵巢上皮性肿瘤总发病率波动于(9~17)/10万,在高收入国家中发病率最高。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成比例升高,多数卵巢癌发生在60~64岁的群体中。在低收入国家中,患者的中位年龄要小10岁。卵巢上皮性癌较确定的致病危险因素为生育因素。未生育女性罹患卵巢上皮性癌的风险是已生育女性的2倍。生育年龄早、早绝经和使用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发生卵巢癌的风险,但这些因素与输卵管癌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以往认为输卵管癌罕见,但已有证据提示,不少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和腹膜癌源于输卵管伞端。输卵管受累可分为3种类型:第1种可见明显的输卵管管腔内肿物,肉眼可见输卵管包块,包括输卵管上皮内癌(原位癌),可能起源于输卵管;第2种是与输卵管上皮内癌相关的广泛播散性浆液性癌,可能不存在肉眼可见的输卵管内膜肿物;第3种为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时发现的输卵管上皮内癌,这种情况应诊断为原发性输卵管癌,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无论遗传风险高低,可发现多数早期浆液性癌存在于输卵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