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祁志祥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2]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出 处:《晨刊》2022年第3期35-39,50,共6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思想史:从‘神本’到‘人本’”(项目编号:19FZXB060)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思想界过去的一种主流观点,是殷商之前不存在道德观念。于是,周代道德概念的繁荣和道德体系的丰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上,无论是后代典籍关于三皇五帝的历史传说,还是后代史料对五帝及夏商君主德治思想和事迹的记载,以及考虑道德观念发生、发展、繁荣的内在逻辑,我们都必须承认,上古至夏商这段时期是客观存在道德观念的,它并不占主导地位,却构成这个时期神本思想的有益补充,为德治观念在周代的丰富并上升为主导地位打下了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9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