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文琦 姚春凤 胡小娜 宋志慧[3] 贾燚鑫 Zhang Wenqi;Yao Chunfeng;Hu Xiaona
机构地区:[1]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2]唐山工人医院妇产科 [3]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出 处:《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年第3期241-248,共8页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alth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河北省2020年度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编号:20201472)。
摘 要:子痫前期是指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妊娠20周后确诊的多系统疾病,占妊娠相关并发症的4.6%[1],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及孕产妇妊娠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目前研究发现,针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予以预防措施,如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子痫前期早产的发生率[3]。但通过超声检查结合生物物理参数不能准确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因此寻找合适的生物标志物辅助临床医师进行综合判断十分必要。随着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miRNA以其特异性、稳定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母体外周血循环中的miRNA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志物,对子痫前期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子痫前期病理生理机制、miRNA的结构功能及母体外周血循环miRNA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