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纳米孔技术测序结果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郝昕蕾 袁满 陈刘贵 王文俊[1] 金玮[1] 杨安怀[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武汉430060

出  处:《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年第5期396-39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基  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CFB489)。

摘  要:内源性眼内炎(EE)诊断金标准为病原体培养[1]。但苛养微生物存在或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其培养阳性率下降,目前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培养阳性率为40%~70%[2]。纳米孔测序技术(NST)具有长读长测序、周转时间快、生信分析难度低、便携等优势,高覆盖读取深度能提供更精确的结果;不仅可以进行微生物物种鉴定,亦能提供毒力、耐药性、代谢、菌株等方面的信息[3,4,5]。本研究回顾分析了一组E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NST测序结果,初步评估NST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 键 词:眼内炎 纳米孔 疾病特征 病原体培养 

分 类 号:R771[医药卫生—眼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