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转化路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恩帅 杨淑萍[1] 

机构地区:[1]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连116029

出  处:《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75-77,81,共4页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基  金: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所面临的复杂境遇及其教育应对研究”(19YJA880072)。

摘  要:非正式群体指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存在于中学内,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群体文化支撑下,该群体对于学生发展及班级管理的影响十分深远。然而,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由于目标与正式群体不一致,因此对于学生发展往往存在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和家长应携手抓住“核心人物”的关键性特点,结合当下学生特点利用新媒体平台主动与群体内部成员沟通、开展适合他们的特长活动等方法,对其进行关心、尊重、交流、激励来实现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积极转化。

关 键 词:群体文化 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中学生 

分 类 号:G47[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