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玉林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国诗歌研究》2021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摘 要:玄学“言尽意”论与“有无”之论,是谢灵运山水诗的理论主导,同时在“万物皆有佛性”“般若空观”的佛学语境下,谢灵运站在观者的角度,对山水与道之关系的探讨亦有新解。观者首先以澄澈清明的审美心境,以直觉体认的方式直面山水本原,发现山水内在的性灵;其次,通过整体感知、具象描绘、建构有机体的方式解构山水之形,建立无彼此的超越之场,使观者进入色空不二的涅槃之境;最后,山水以其主体精神,引导观者洞察山水形体表征背后的道,这个意向性活动即媚。“媚”字说明山水脱离附庸于道的客体位置,以其独立的主体精神参与观者体察山水的意识活动过程。谢灵运对“山水以形媚道”的阐释脱离了汉代以来山水与道二元的功能论,回到山水与道一元的本体论,由现象观览回到主体审视,思考个体存在的价值,体悟万物皆空的本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