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拼图与激生——“做中国哲学”的“手筋”  

Revisiting,Puzzles and Stimulation:the “Tesuji” of “Doing Chinese Philosoph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程乐松[1] Cheng Lesong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出  处:《现代哲学》2022年第3期115-119,共5页Modern Philosophy

摘  要:自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诞生开始,中国哲学就一直在划界:哲学在中国,抑或中国的哲学?“照着讲”的译介工作与历史叙述,抑或“接着讲”的思想探索与理论建构?划界的尝试凸显了中国哲学的三重理论困境:其一,哲学反思被预设了的“普遍性”与中国的哲学的“中国性”之间的张力;其二,在中国传统的思想世界与精神生活中抽绎出哲学性并加以申发的哲学史,与面向当下的、基于中国经验的哲学探索之间的牵扯;其三,西方哲学的汉语化与中国思想的哲学化之间的双重他者性。

关 键 词:哲学探索 照着讲 理论困境 西方哲学 历史叙述 哲学化 哲学反思 思想探索 

分 类 号:B26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