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与欧洲互为“方法”的形象学研究如何可能?——《别处的世界:早期近代欧洲旅行书写与亚洲形象》评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奕[1]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学术评论》2022年第2期25-32,共8页Academic Review

基  金: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与传播理论新发展研究”(FJ2020MJDZ026);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西方传播思想史”(KCJS202009)。

摘  要:一、形象学研究的“跨文化”问题尽管国内早已有不少学者从跨文化的角度介入形象学研究,但比较明确地将“比较文学形象学”与“跨文化形象学”做出区分的,却是中国学者周宁教授。如果说传统的比较文学形象学关注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及其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文化意义,那么,跨文化形象学则将关注的对象扩展到文学领域之外,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尺度将不同类型的文本包含在内,在一种多重维度的文化体系中揭示形象所隐含的文化政治意义和权力运作机制。

关 键 词:社会文化意义 旅行书写 跨文化形象学 异国形象 比较文学形象学 文学作品 多重维度 

分 类 号:K919[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K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