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形象学

作品数:99被引量:18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宋虎堂周云龙李昌燕蒙丽芳李新德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套话”在形象学研究中的功能和意义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5年第1期237-240,共4页祝君宇 
近年来,形象学研究逐渐延伸到比较文学的领域,指向了一个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形象学,而“套话”是其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文章通过梳理套话的概念和生成过程,进一步探讨了其在形象学研究中的发展与传播,主要围绕套话的“...
关键词:比较文学形象学 套话 文化误读 中国形象 
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理路的三重转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50-155,共6页季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日战争时期《伦敦新闻画报》中的中国人形象研究(1931—1945)”(20BXWO24)。
新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理路从文学形象研究转向文化形象研究,从以形象为对象的研究转向“以中国形象为方法”的研究,从西方话语方式转向中国本土理论建构。域外文化理论的引进为这些转向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视角,“文化...
关键词:比较文学形象学 以中国形象为方法 西方话语 中国本土理论 
晚清旅法文人的“民族”与“世界”之辨:陈季同的域外写作及其形象学意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4年第3期137-144,共8页杨新颖 
19世纪末的晚清中国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借助各种外交和教育活动,以陈季同为代表的清末文人开始走出国门,在一系列域外写作中展现出了复杂的民族意识与世界观念。在陈季同的《巴黎印象记》《中国人自画像》《吾国》等作品中,中国与法国、...
关键词:陈季同 域外写作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中法文学关系 
近代中外调查记及史志的纳西族服饰比较研究
《丝绸》2024年第9期129-135,共7页林儒凡 张粤湘 夏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MZ009)。
鉴于现有文献中缺少对近代纳西族服饰直观而鲜活的个案记录的问题,文章从8部西方人调查记中整理出记载有纳西族服饰的相关史料,通过摘录、梳理、分类,以“他我”视角将零散、碎片化却直观而鲜活的纳西族服饰文化形象按服饰设计学规则进...
关键词:近代 西方人调查记 纳西族服饰 双过程理论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下汉学家庄延龄《鞑靼千年史》中北方少数民族形象研究
《汉字文化》2024年第3期79-81,共3页苏美惠 臧学运 
《鞑靼千年史》(A Thousand Years of the Tartars)是19世纪英国汉学家庄延龄研究中国北亚部族的代表作,对于梳理鞑靼地区的民族关系、渊源流变具有宝贵的学术价值。本文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出发,以婚娶嫁俗、丧葬祭奠两个方面为主线...
关键词:比较文学形象学 《鞑靼千年史》 少数民族形象 
“瓷亭”抑或“蝮蛇”:古米廖夫笔下的中国形象解读
《俄罗斯文艺》2023年第4期139-149,共11页张帅臣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文学在俄语世界的传播研究”(ZH201906018)的阶段性成果。
有学者认为,尼古拉·古米廖夫在关于中国主题的诗作中表达了对中国的向往,在古米廖夫诗作汉译中诗人笔下的中国形象也有意或无意地被美化。然而,我们对古米廖夫诗作进行解读后发现,诗人笔下的中国形象是矛盾的:既是“瓷亭”般令人神往的...
关键词:古米廖夫 中国形象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东方学 
比较文学形象学视域下的《流浪地球2》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3年第22期7-9,共3页郭思文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俄罗斯民族形象在文学影视中的接受研究”(外语学科专项)(编号:WY2022069-C)的阶段性成果。
《流浪地球2》不负众望成为2023年春节档的佳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道路树立了标杆,其原因不仅在于演职人员的付出,特效制作、道具制造和后期剪辑的精良,更在于它科幻外衣下的中国精神文化内核及中国叙事。它向世界讲述了具有中国特...
关键词:流浪地球2 比较文学形象学 中国形象 俄罗斯形象 
作为方法的“他者”:考察伪满洲国文学的一种方式——以山丁小说为中心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年第3期233-242,共10页王越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四年抗战时期东北地区文学社团与作家文化心态研究”(20CZW042)的阶段性成果
伪满洲国在客观上提供了一个东亚各民族交流与交锋的空间,如果按照官方宣传,汉、满、蒙、朝、日五个民族应在此依循着“五族协和”的理念共同生活。但实际上,殖民与被殖民双方都很清楚,“五族协和”“日满一德一心”这样的口号只不过是...
关键词:伪满洲国文学 他者形象 文化心态 比较文学形象学 伪满时期 言说者 殖民地文学 注视者 
比较文学形象学视域下《呼唤》中的中国元素
《文化学刊》2023年第7期107-111,共5页雷馥源 
2022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医药文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中医药典籍《伤寒论》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2022XT76);2022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课题“文学中的中医药形象及其文化阐释研究——以当代澳大利亚小说为例”(项目编号:SCWY22-16)的研究成果。
《呼唤》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末澳大利亚淘金地亚历山大一家三代的家事传奇为主线。作者对中国抱着友好的态度,在小说里对中医药予以肯定并创作了众多值得赞叹的中国人形象。本文拟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
关键词:比较文学形象学 《呼唤》 他者 套话 中医药 
“奥菲莉娅”形象跨文本流变研究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S01期74-82,共9页段博文 王磊(指导) 
“奥菲莉娅”形象源于莎士比亚经典悲剧《哈姆雷特》,其形象随着文本空间的转换而具有典型的悲剧审美价值。戏剧文本中的奥菲莉娅因丧父与背叛而成为“疯女人”;诗歌文本中的奥菲莉娅是“盛大的百合”,代表着永恒的爱与自由的向往;绘画...
关键词:“奥菲莉娅” 比较文学形象学 跨文本流变 悲剧审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