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形象

作品数:226被引量:38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建平李倍雷周子玉徐立伟袁指挥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科幻叙事与后人类他者形象
《天津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41-148,共8页王坤宇 张桂丹 
科幻艺术是人类新认识和推断的文本写照,是新他者观最好的具象化书写,也成为推演后人类社会、伦理、世情、斗争等的抓手。科幻叙事是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想象后人类的重要方法。在科幻叙事中,他者形象以外星人、人工智能、动植物和工具—...
关键词:科幻叙事 后人类他者 形象 意义 
“厌童”群体:被建构的“他者”形象——基于哔哩哔哩“厌童”视频的文本分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40-50,共11页项国雄 刘然 郑盼盼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情感视角下‘圈层舆论’引导机制研究”(编号:20AXW009)。
圈层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及关系特性,使其群体极化极易成为舆论治理隐患。“厌童”群体媒介形象的诞生在给儿童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亦折射出当下社会公共情绪以及由空间挤占引发的群体冲突与撕扯。以2023年6月至9月排名前十的视频为分...
关键词:儿童观 “厌童” 情感结构 空间话语 复调想象 
“自我”视野下的“他者”形象——论张祖翼的海外诗
《山东航空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23-128,共6页党月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近代域外诗研究”(18YJA751009)。
张祖翼以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撰写的《伦敦竹枝词》展示了近代中国人观望西方的复杂心态,在考察中国漫长的现代化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处在非中华文化场景中的张祖翼,其笔下的西方景观往往经过他的中国眼光的选取和过滤。张祖翼对西方的记...
关键词:张祖翼 《伦敦竹枝词》 近代 海外诗 西方 
镜像与隐喻: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他者形象”论析被引量: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李源 姜南 梁勤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华武术海外传播新格局构建研究”(22BTY110);“天府青城计划”天府社科箐英项目(川青城第1039号)。
运用形象学相关理论,探析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他者形象”议题。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不可回避武术的“他者形象”问题,中国武术“他者形象”是国际社会“他者”关于中国武术的认知和表征系统,包含着国际社会各阶层和社会群体关于中...
关键词:中国武术 武术国际传播 武术形象 他者形象 镜像 隐喻 
形象学视角下《黑暗的心》的汉译研究--以黄雨石和孙礼中的译本为例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4年第27期3-6,共4页何波 
基于形象学理论视角,本文以译本中的形象塑造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翻译过程中他者形象和自我形象的构建问题。本文通过对《黑暗的心》两个汉译本进行系统的文本形象分析,发现原文中的女性形象、黑人形象和白人形象在翻译过程中均发生了...
关键词:《黑暗的心》 形象学 翻译研究 他者形象 
东汉中后期太后的诏令书写与他者形象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120-124,共5页孟祥璐 
波伏瓦认为女人是他者,是第二性。而作为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东汉中后期的太后们,她们看似得以临朝称制,统治天下,实质上仍然没有挣脱他者的牢笼,也未能改变女人屈从的命运。诏令作为太后流传后世最主要的书写文本,生动反映了她们与...
关键词:波伏瓦 他者 东汉中后期 太后诏令 
想象的形成:他者形象通过社交媒体界域的建构
《新媒体研究》2024年第13期85-89,共5页张惠玲 
202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融媒体视域下主流舆论新格局建构与效果提升研究”(L23AXW001)。
从内部他者的视角观察,社交媒体的媒介逻辑使自我与他者的交往呈现出“脱域”到“界域”再造的特征。以认知传播学中传播的认知、互动和意义共享为基本框架,分析自我对“普遍性他人”的感知因素,并发现时间性对注意他者产生的影响以及...
关键词:他者形象 认知传播 界域 虚拟互动仪式链 去表征化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吉的“他者”形象
《今古文创》2024年第18期16-18,共3页徐鑫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乔治·艾略特以自己的少年生活为蓝本创作的一本半自传体小说。本文采用波伏娃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的相关概念,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分析,探讨小说中的麦吉在童年时期与成年时期不...
关键词: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他者 
视觉形象的“他者化”与“自我他者化”探微——从中外视觉艺术中的“眯眯眼”谈起
《艺术传播研究》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郭建平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百年巨变下的中国设计艺术研究(1919-2019)”(编号:21BG111)的阶段性成果
艺术中的“他者”形象有时不是直接依据客观真实进行塑造的,其间既有带着偏见的丑化的形象,也有出于认同的幻想的形象。“他者”形象的塑造受到权力关系的制约,对“他者”的误读、扭曲、美化往往与本土艺术创作者所处时代的地缘政治、...
关键词:视觉艺术 他者形象 文化认同 自我他者化 
论帕特丽夏·鲍威尔《宝塔》对加勒比华人他者形象的解构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3年第2期329-339,共11页苏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多卷本)”(21&ZD274)的阶段性成果。
非裔加勒比流散女作家帕特丽夏·鲍威尔的小说《宝塔》颠覆性地解构了主流意识形态所建构的加勒比华人他者形象。华人在加勒比文学作品中常以唯利是图、自私、冷漠的男性店主形象出现,无论是加勒比白人殖民作家还是非裔、印度裔作家都...
关键词:帕特丽夏·鲍威尔 《宝塔》 加勒比华人 他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