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陶文鹏[1] TAO Wen-peng
出 处:《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13,共13页Journal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辛弃疾兼学苏轼和张元幹,“以诗为词”,创作了以抗金主战为主旋律,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多种艺术风格的二十三首《贺新郎》词。他在词中点化前人诗句,隐括前人诗篇,描绘并评论友人诗境,运用诗的比兴寄托手法,使其《贺新郎》兼具诗词特色。他更“以文为词”,独树一帜,开创“即事叙景”方法,以叙事为主干,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他大量运用典故和散文化的句式及词语,形成闻一多论诗画时所说“用线串连,以点颤动”、兼具诗文画的艺术效果。他在作词中唱和步韵,因难见巧,使词序与词篇相互配合,珠璧相照。他与战友陈亮的唱和词,成功地刻画了两人或写实或象征的爱国英雄形象,神采奕奕,活灵活现,体现了鲁迅所说无须描写外貌,只以语气声音,即能表达其人面目身体情思,乃至深邃灵魂的卓见。辛弃疾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贺新郎》并且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大深远的杰出词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10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