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俊[1] Wu Jun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23
出 处:《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第2期4-7,M0003,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Literary Criticism
摘 要:文学评论在整体的文学创作发展和文学事业繁荣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身也在这种摇旗呐喊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变化,文学创作日趋多样化,文学观念走向多元化,新的文艺现象大量涌现,新的文艺形态迅速形成,文学评论面对这种变动不居的文学现状,日益呈现出不相适应的状况。为此,继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的系列论述中一再强调文艺评论的功能与作用之后,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于2021年8月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方面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为此,本刊特设了“新时代的文艺批评笔谈”专题,约请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如何发挥文学批评的作用、强化文学批评的功能等重要话题,进行集中而深入的探讨。本期约请的三位专家学者,属于学院派文学批评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出自不同角度的对于文学批评的主体性、个人性、文学性的见解,都旨在加强批评家的本体建设与文学批评的学理构成,显示出学院派文学批评家的鲜明特征。我们期望,这些讨论和意见,能对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建设与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