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吉贤[1] He Jixian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年第3期25-43,共19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摘 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是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经验和苏区文艺实践的继承和总结,也是对其问题的克服。丁玲作为延安时期既具有左翼文学创作实绩,又具有苏区文艺实践组织经验的作家,深度参与了《讲话》的发生和形成。《讲话》作为一个“事件”,对丁玲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重塑了她的精神结构乃至文学和人生道路。《讲话》之后,丁玲也是《讲话》精神的重要阐释者和践行者。作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共和国新文艺体制创建的重要参与者,丁玲形成了一套基于创作主体的“深入生活”论,且展开了广泛的实践,这是她对《讲话》精神的继承和深化,也是《讲话》当代阐释中的显著成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