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俊傑 Chun-chieh Huang
机构地区:[1]臺灣大學歐洲研究院,中国台湾
出 处:《中国文化》2022年第1期17-37,共21页Chinese Culture
摘 要:本文探討18世紀朝鮮第22代國王正祖與儒臣在經筵講論中,對孟子心性論與政治論的解讀。本文第2節首先回顧中國與日本歷史上王權與孟子的互動,指出《孟子》一書在中國歷史中君臣相與之際,常發揮指令性的作用,或引導當代政務之方向,或成爲當代政治的評價之指標。孟子的“道德平等主義”對日本天皇體制頗有衝擊,使日本皇室對孟子頗爲忌憚,本文第3節分析朝鮮正祖與朝鮮儒臣對於孟子心性論的討論,集中在(1)“養浩然之氣”問題,(2)人性物性異同論問題,(3)孟子思想中的“心”之解讀,(4)“四七之辯”。本文第4節討論正祖與不同儒臣之間,有關孟子政治論的討論,涉及(1)政權合法性問題,(2)“政道”與“治道”問題,(3)“孟子不尊周”問題,(4)君臣關係問題。這4大問題都是孟子政治論的重大問題。本文第5節是結論,主張正祖以“朱子學之眼”與“權力之眼”,解讀孟子并抉發孟子學的新意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