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地”的记忆诗学--兼谈中国当代散文的边界问题  

Memory Poetics of“Home”and“Land”:Also on the Bounda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ros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伍华星 WU Huaxing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  处:《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第3期54-59,共6页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摘  要:自白话文运动以来,散文的发展支脉纵横,其中尤以抒情志感一派蔚为大宗。一方面,“抒情”作为一种文学成分的指向,与其说简单理解为一种修辞或叙事手法,不如说更倾向于广泛的“有情”或“缘情”的书写。当代散文所蕴含的“情”的承继,混杂了物与我、天与人、自然与内心、心灵与万象、小我与大我的界限,往往垂青于那些与生命本源真切相关的事物,以情感递变的逻辑描刻散文内在的“真心”和“常心”。另一方面,“散文”的概念,古往今来不乏各类阐释,形成各方学派论述,其中达成的共识可能是:当代散文,在文体的伦理价值面前,以“非虚构”的面目呈现,并从其他形式与文类中更广博地汲取和发扬所长,具备伸缩自如的自由度,并一再自证其扩张的文体弹性。

关 键 词:当代散文 白话文运动 非虚构 缘情 边界问题 伸缩自如 伦理价值 小我与大我 

分 类 号:I207.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