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建构、叙事模式与本土化表达:香港外星人题材科幻电影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煊 

机构地区:[1]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

出  处:《东方艺术》2022年第2期40-47,共8页Oriental Art

摘  要:自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1902)至今,外星人电影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它一方面通过稀奇古怪的外星人形象、超乎想象的外星科技以及神秘莫测的外星景象成为承载视觉奇观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作为“资本主义创伤性裂痕和内在性匮乏的遮蔽物”[1],担负起了隐晦传达意识形态的使命。《地球停转之日》(1951)、《2001:太空漫游》(1968)、《异形》(1979)、《阿凡达》(2009)等兼具绚丽想象。

关 键 词:科幻电影 遮蔽物 视觉奇观 梅里爱 《阿凡达》 本土化表达 形象建构 重要载体 

分 类 号:G62[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