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敏芳[1,2] 李欢 沈传波[1] 吕新彪[1,2,4] 李占轲[1,2] 俎波 孙华山[1,2] WANG Minfang;LI Huan;SHEN Chuanbo;LYU Xinbiao;LI Zhanke;ZU Bo;SUN Huashan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矿产资源形成与勘查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武汉430074 [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 处:《中国地质教育》2022年第1期62-66,共5页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基 金: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E-KYDZCH2020181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2016A0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教改基金项目(本科教学工程)(2019G02,2019G38);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JG069);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2020ALK16);湖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项目。
摘 要: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扩展其国际视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通过与国际知名矿床学家合作,开设了“全球超大型矿床”课程,建成了国际上重要超大型矿床标本库,编制了适合于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的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包括了岩浆矿床、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造山型金矿、IOCG型、IOA型和稀土元素矿床等一系列重要和热点矿床类型。课程的实施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以线下和线上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以线下形式开展,包括让学生结合国内外超大型矿床的最新成果,深刻认识超大型矿床形成的环境、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建立矿床模型概念,培养全球视野下的矿床对比研究及勘探能力。此外,还将标本库数字化,开发面向全国的资源共享平台,让更多的校内外学生能学习了解超大型矿床。本课程的设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国际交流能力。
关 键 词:超大型矿床 课程建设 矿石标本 资源共享 双一流
分 类 号: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3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