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竹编工艺文化中的“比德”观  

Moral Ideas Embodied by the Culture of Chishui Bamboo Weav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刁秋宇 Diao Qiuyu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出  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第3期88-93,共6页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摘  要:中国自先秦以来,就有以竹“比德”的传统,即把竹之节、竹之韧、竹之中空、竹之清幽等自然属性与人的道德情操相比附。竹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实用价值也延伸出了竹雕、竹编、竹纸等多种技艺和物质文化产品。贵州省的赤水竹编技艺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就地取材,产品实用且便利,是人类的智慧结晶。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竹编技艺“重技轻道”,使得竹文化慢慢脱离了“技”“道”融合的本质。通过对竹编历史的梳理、设计实践探索以及针对非遗传承人的访谈研究,可以发现历史上竹文化中的“比德”观从“物性”到“人性”和“人格化”的转变特征。当代的赤水竹编则以“长物”设计与跨界设计等方法,使竹的“技”“道”重新在生活中融合并得以传承。

关 键 词:赤水竹编 竹文化 “比德”观   

分 类 号:TS935.53[轻工技术与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