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天平[1] 刘志波[1] Yang Tianping;Liu Zhibo
机构地区:[1]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出 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567-573,共7页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类一般项目(编号:BAA100012).
摘 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两组概念,其各自内部及其相互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它指向于人类个体与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及两者的协调统一与和谐发展,而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则是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它指向于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样,在马克思那里,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其着眼点指向于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而我国教育方针中全面发展的教育则是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其着眼点指向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都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两个意思,前者是目标和方向,后者是途径和方法,它们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整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