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高鸽[1,2]
机构地区:[1]运城学院音乐系 [2]中央音乐学院
出 处:《中国戏剧》2022年第6期73-75,共3页Chinese Theatre
基 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49年以来蒲剧发展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2018B150);黄河文化生态研究院项目“黄河中游民间锣鼓乐的收集与整理研究”(项目编号:HH202018);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表演专业视唱练耳校本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2021599);运城学院博士启动项目“蒲剧打击乐节奏研究”(项目编号:YQ-2018002);山西省社科重点课题“山西音乐文物中的打击乐图像研究”(课题编号:SSKLZDKT2018124)研究成果。
摘 要:锣鼓杂戏,是晋南农村祭祀民俗活动中流行的仪式性戏剧形式。因其演唱时不使用丝弦类乐器伴奏,仅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而得名。当地民众称其为“杂戏”“杂剧”“杂耍”“土戏”等等,它依附于当地的祭祀仪式,目的是娱神、酬神,祈求神灵,消除灾疫,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锣鼓杂戏保留有初级的戏剧形态,演出形态古朴,有“戏剧活化石”的美誉,因此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