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歌剧表演方法浅析 以郭兰英、李光羲两位艺术家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燕[1] 陈小朵 

机构地区:[1]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 [2]中国歌剧舞剧院

出  处:《中国戏剧》2022年第4期25-28,共4页Chinese Theatre

基  金:“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培养科研资助项目”资助。

摘  要:1950—1967年,是中国民族歌剧从开天辟地到有相当成绩的奠基、定型时期。中国歌剧的开局即巅峰,是歌剧史中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时期。歌剧《白毛女》是开山之作,亦是高峰岑岭,在早期被不断修改和精进的过程中,奠定了中国歌剧的艺术范式。饰演喜儿的里程碑式人物郭兰英女士,更是开创了民族歌剧表演的基础方法:将戏曲表演生活化,将写意美学融入写实表演。同时期的另一位顶尖歌剧艺术家李光羲,在其职业生涯中作品等身,并能横跨中外歌剧,善于在理论和实践中思辨。2022年3月13日,李光羲先生在京病逝,享年93岁。

关 键 词:歌剧表演 李光羲 中国民族歌剧 戏曲表演 郭兰英 歌剧《白毛女》 写意美学 歌剧史 

分 类 号:J82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