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国荣[1] 郭亚超 Xu Guorong;Guo Yachao
出 处:《学术研究》2022年第6期171-176,共6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规律”(18ZDA279)子课题“诗骚传统里的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风人之致”指诗人具有温柔敦厚的内在情感及意在言外表达方式的审美旨趣。它包括三个逻辑层面:由作者身份而及的诗歌体貌、内在情感指向上的求中精神和意在言外的表达方式。彼此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关联。“风人”身份或有不同,而表达情致则相对一致,即内在情感指向上体现出求中精神。诗人内在情感既应自然而发,也应自然而止,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他者的关怀,具体表现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等平和温厚的情感形态。与这种委婉的情感形态相适应的是意在言外的表达方式,此即托物兴寄。《毛诗序》初步从理论上把《国风》语言表达方式归纳为意在言外,将比兴当作重要表达方法,后世论者又多有补充论述,角度不同而各有深切体味,不仅使意在言外表达方式的内容明晰化,也使表达象外无穷之意成为后世诗歌的审美准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