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盛玉 Wang Shengyu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31-40,共10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2021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研究”(2021ZD002)。
摘 要:人的发展贯穿于社会发展全过程,人的力量、人的利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解放等人学问题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生逻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进而走向“美起来”,深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宗旨。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中心内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集中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发展为实践主题。由“物”到“人”,再到“人民”,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定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妖魔化“物”的力量,又不贬损和降低“人”的标准,同时科学研判“人民”所承载的力量之源和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和光明前景。因此,辩证看待“以物为本”,探寻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内在遵循,审视从“以人为本”走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合理依据,是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方式方法。具体来看,“以物为本”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奠定了先决性条件,“以人为本”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主体性支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指明了保障性根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2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