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乾[1]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出 处:《新华文摘》2022年第11期63-67,共5页
摘 要:乾隆五年(1740)《大清律例》在全国颁行后,乾隆帝明令以后不得擅改成书。但终有清一代,恰乾隆一朝成为立法的高峰。最高统治者何以一改初衷,频繁增补法律?这些新增法律是否具有特定指向和新的意涵?与刑部律例相对应,各部院所制定的则例是否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委重律令”是否表明清朝国家治理已经步入“法制”门槛?以上问题实际涉及如何重新认识法律以及它在清朝治理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