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振亚[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2年第3期6-13,共8页
摘 要:不知从何时起,学术界已悄然形成一种渐趋固化的文学史认知。一提到20世纪40年代诗坛,人们脑海中即立刻浮现出晋察冀诗歌、“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三个重要抒情群落,并且下意识地依次为它们贴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艺术标签,断定它们的艺术水准是逐层上升的。殊不知当时丰富的诗坛远非这几种潮流所能涵括,这几种潮流的概念是否完全科学也未可知,用它们去圈定高度个人化的诗歌难免捉襟见肘;何况线性的文学史观念“新的就是好的”本身就不可靠,后现代文本有时是文字的平面游戏,不少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却千年不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