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诗派

作品数:153被引量:6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井泉赵作元王治国罗振亚卓光平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七月诗派政治抒情诗的创作与传播研究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55-63,共9页戴惠 孙敏嘉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政治抒情诗的接受与传播”(2021SJZDA102)。
20世纪40年代文学既继承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衣钵,又开启了20世纪中后期“共和国文学”之先河。针对我国40年代文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填补上述两个时期文学研究中存在的空缺部分,实现“拎起中间,带动两头”。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七月诗派 政治抒情诗 文学创作 现代传播 
七月诗派的“主体性”诗学论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70-75,共6页李春秋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2SJS70585);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a/2022/03/12)。
“主体性”诗学理论是七月诗派提出的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理论。该理论强调诗人的主观能动精神之于创作实践的重要意义,认为饱满真挚、富于力度的情感能够克服诗歌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主张写诗要用形象思维,...
关键词:七月诗派 主体性 战斗精神 情感艺术 
“七月”与“九叶”在1981——以《白色花》《九叶集》出版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2期181-198,共18页周燕芬 赵艺阳 
2022年度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机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研究(1949—2022)”的阶段性成果。
1981年,《白色花》与《九叶集》问世,宣告了1940年代两支诗歌劲旅的“归来”,“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的称谓就此诞生,并成为1980年代初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学事件。考察两部诗集的出版过程,因历史巨变前后出版人、编选者和诗人的心...
关键词:《白色花》 《九叶集》“七月诗派” “九叶诗派” 1981 
借镜西方的另一面——论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传统”倾向
《新华文摘》2022年第17期93-96,共4页罗振亚 
不知从何时起,学术界已悄然形成一种渐趋固化的文学史认知。一提到20世纪40年代诗坛,人们脑海中即立刻浮现出晋察冀诗歌“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三个重要抒情群落,并且下意识地依次为它们贴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艺术标签...
关键词:现代主义诗歌 九叶诗派 九叶诗人 晋察冀诗歌 七月诗派 郑敏 艺术水准 另一面 
七月诗派论诗歌创作的“形象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4期53-58,共6页王治国 
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实践美学视域下的阿垅诗论研究”,项目编号:2019GGJS186。
诗歌形象与诗歌创作关系紧密。在抗战时期,为了克服抗战诗歌为现实斗争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空泛、粗陋、直白倾向,诗歌创作的“形象化”理论被提出。但七月派诗人认为用“形象化”这服“药”治疗抗战诗歌“概念化”的“病”并不对症,诗歌...
关键词:七月诗派 诗歌 创作 形象化 形象力 
借镜西方的另一面——论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传统”倾向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2年第3期6-13,共8页罗振亚 
不知从何时起,学术界已悄然形成一种渐趋固化的文学史认知。一提到20世纪40年代诗坛,人们脑海中即立刻浮现出晋察冀诗歌、“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三个重要抒情群落,并且下意识地依次为它们贴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艺术标...
关键词:现实主义作品 九叶诗派 晋察冀诗歌 七月诗派 文学史观念 高度个人化 后现代文本 郑敏 
理论渊源与创作催发:日本因素对于“七月诗派”的影响
《求是学刊》2021年第6期153-163,共11页罗振亚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新诗建构与日本影响因素关联研究”(15BZW136)。
“七月诗派”领袖胡风深受厨川白村的“精神的伤害”观、青野季吉的“目的意识论”和秋田雨雀的“主观战斗精神”说熏陶,将文艺与生活、精神与意志支撑、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创作原则等观念,渗透于《七月》等刊物的编辑过程和自身诗学体系...
关键词:七月诗派 胡风 日本文艺理论 民族国家 
“吉人天相”忆绿原
《上海采风》2020年第4期73-75,共3页杨武能 
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曾用译名刘半九。诗人、作家、翻译家、编辑家。湖北黄陂人。20世纪40年代在诗坛广受关注。"七月诗派"后期重要代表之一。1949年后曾在长江日报社和中共中央宣传部任职,因受"胡风案件"牵连,丧失自由7年,在...
关键词:《浮士德》 鲁迅文学奖 诗歌节 七月诗派 胡风 副总编辑 中共中央宣传部 绿原 
在辩驳中展开的异质现代性:平原诗社的成都书写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4期216-217,共2页段从学 
通常被当作七月诗派一部分的平原诗社,实际上是在何其芳等人的影响下开始诗歌创作和文学活动的。平原诗人们的成长,也不是简单地接受既有主导价值和文坛秩序,汇入现代文学主潮的单向过程,而是立足于成都本土生存体验,有意识地对何其芳...
关键词:成都 平原 书写 诗社 异质 七月诗派 文学活动 诗歌创作 
七月派诗歌的抒情声音
《北方论丛》2018年第6期40-44,共5页王昌忠 
抒情声音指的是包括诗歌在内的抒情性文本中的抒情者的声音。对抒情性的坚执、对形象性的捍卫,是七月派诗歌艺术性、审美性的集中表征,七月诗派的一个重要抒情特征即情感性和形象性的交合、融汇。七月派诗歌中的抒情主体有的出现在抒情...
关键词:七月诗派 抒情者 抒情动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