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灿
机构地区:[1]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出 处:《宋史研究论丛》2022年第1期187-203,共17页
基 金: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项目“传统观念视域下的辽宋金元时期国家和族群观念问题研究”(20FZZB01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度指导计划项目“两宋时期正统问题研究”(2017-ZDJH-052)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通鉴纲目》对《春秋》的继承,是通过吸收《春秋》的体例和褒贬之法来实现的,主要体现在其体例上。它是在《通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造而成的新史著,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具体史料上因袭了《通鉴》,因此,《通鉴》是《纲目》最重要的史料基础和文本依据之一。《纲目》又是自觉地以孔子修《春秋》为榜样,讲求道德褒贬的,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它是朱子在史学领域“为去圣继绝学”的心血结晶,而在后世,它在某种意义上也与《春秋》在孔子身后的声名和地位相似。体例的改变和创新,集中体现在朱子所定的《凡例》之中,具体体现在《纲目》文本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2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