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鸿
机构地区:[1]滑县法院
出 处:《公民与法(审判版)》2022年第4期19-22,共4页Citizen and Law
摘 要:当前,为攫取不法利益或使自己在诉讼中占据更大优势地位,民事诉讼中的虚假陈述现象花样百出,在诉讼投机意识的驱动下,从趋利避害型的选择性陈述到恶意串通型的虚构型陈述,其社会危害性不断加剧。虚假陈述不仅危害到对方当事人或利益相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浪费司法资源、破坏司法秩序,更为严重的是行为人通过虚假陈述获取法院生效裁判,攫取不法利益,又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广为人知,将对司法公信造成重创。鉴于此,本文以H县审结的民间借贷纠纷实例为视龟,分析民事诉讼虚假陈述的行为模式,直面基层法院应对民事虚假陈述的被动性,试图探析民事虚假陈述的规制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