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蓉[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出 处:《新华文摘》2022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摘 要:20世纪80年代起,中文学术界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韦伯热”,即马克斯•韦伯(1864-1920)成为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乃至更广泛的公共阅读领域的一个焦点,韦伯著作受到社会学及相邻学科的广泛关注,并不时弓I发公共话题。苏国勋先生很早就关注到世界范围内的“韦伯热”现象,指出这一学术发展潮流首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激发了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韦伯复兴”,此后,西方学界的韦伯热潮开始东渐。这样看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韦伯热”并非孤例,进而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学术背景不尽一致,发展阶段亦有参差,为什么均产生了韦伯研究的热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