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来到中国(1920-2020):百年学术历程中的当代知识人重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蓉[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出  处:《新华文摘》2022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摘  要:20世纪80年代起,中文学术界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韦伯热”,即马克斯•韦伯(1864-1920)成为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乃至更广泛的公共阅读领域的一个焦点,韦伯著作受到社会学及相邻学科的广泛关注,并不时弓I发公共话题。苏国勋先生很早就关注到世界范围内的“韦伯热”现象,指出这一学术发展潮流首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激发了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韦伯复兴”,此后,西方学界的韦伯热潮开始东渐。这样看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韦伯热”并非孤例,进而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学术背景不尽一致,发展阶段亦有参差,为什么均产生了韦伯研究的热潮?

关 键 词:相邻学科 学术历程 人文社会科学 公共阅读 公共话题 学术背景 西方学界 韦伯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