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视角中海德格尔的在场形而上学  

Heidegger's Metaphysics of Presence from Nietzsche's Perspectiv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卫国[1] Zhao Weiguo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2年第7期49-56,共8页FOREIGN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尼采生命发生学视角中海德格尔存在发生学的限度”(项目号:20XZX01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海德格尔将尼采解读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但如果遵循尼采《论道德的谱系》中批判基督教道德起源的线索,从他的视角审视海德格尔就会发现,海德格尔本人没有跳出“在场形而上学”的案白,因持守着在场的,特别是本真的此在,与世界发生对時而摆脱不了“怨恨”;因在更加根本的生存论层面上揭示出此在的罪责存在和否定特性,而将“负罪感”进一步升级;因坚持追求虚无的真理,持守存在之真理和此在之生存的结构性关联,而成为“禁欲主义理想”表面的反对者或真正的虚无主义者。由此引发的两位思想家方方面面的争辩,有助于我们辩别二者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异同及其共同的局限,进而找到克服西方形而上学的出路。

关 键 词:海德格尔 尼采 怨恨 罪责 虚无主义 存在与生成 

分 类 号:B51[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