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利民 Xie Limin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 处:《世界哲学》2022年第4期77-88,共12页World Philosoph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胡塞尔的形而上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9XJC720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胡塞尔的同感理论难言成功,因为作为对陌生经验的静态意向分析,它最终无法澄清在超越论经验领域中已被给予的他人的陌生性的来源。实际上恰恰相反,对类比统觉的静态构造总已经预设了一种对陌生者的被动构造。这一发生性的被动构造被胡塞尔回溯至一种先于一切个体化的原初意识生活,即原自我的原生活,并最终回溯至为原自我建构的开端即前自我。在原意向生活中,前自我与原质素在本能意向的满足模态中的原融合,是对共当下作用的共主体的非课题化的本原意识的,更是对他人的课题化统觉——同感——的最终的发生性开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