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思怡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8期43-45,共3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留日期间,鲁迅思考最多的问题即“人”与“国民性”的问题。不同于以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为代表的从国家整体立场出发思考民族复兴的群治观念,鲁迅以人的主体性为其文化思想的重心,以人的精神文化建设为前提,从“立人”上升到“立国”的高度。其于1907年间所作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的思想主旨即文化的出路在于“立人”。在《摩罗诗力说》中,人的精神建设是鲁迅思考的中心,提出“立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在《文化偏至论》里进而提出“如何立人”,主张“排众数而立个人”。本文结合《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就鲁迅“立人”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立怎样的人、如何立人进而立国,管窥鲁迅的“立人”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