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袁红[1] Hong YUAN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出 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59-70,共12页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基 金: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项目。
摘 要:政党制度研究只有把政党中心范式与文明范式结合起来,深入分析各国的政治文明差异,才能进一步提高多样性政党制度的解释力度。文明基因、条件性、历史连续性三个方面相互耦合,为从历史政治学新视野研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逻辑提供了可能。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中,宪政党与革命党分别造就了中国政党制度的两大类型,最终中国的政党制度锁定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即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制度作为承载中国儒法政治文明传统的新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对政治现代化的回应与自我调适,实现了最高政治权威与凝聚社会力量的统一。新型政党制度生成逻辑的历史政治学分析产生了三个理论启示:其一,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现代政党的种子在本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结果;其二,政党是政党制度之基;其三,政党制度评价标准是民主标准和国家治理标准的统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