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真
机构地区:[1]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 处:《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第7期12-15,共4页
摘 要:近年来,许多作家把创作的关注点转向自然生态问题,希望在实践中寻找一条可以消解现代性弊端、实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路径。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批评理论以其强大的理论阐释力,洞悉融汇在作家作品中的生态理想、生态情感乃至于生态无意识能力,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显学。原型批评理论也为理解生态文学文本解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依据弗莱的理论,生态文学作家对自然无意识的心理感受与集体无意识,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某种原型基质作用。用这两种理论考察恩施籍诗人郝在春的诗作,可发现他对清江抱有母亲原型的情感,并尝试建构一种重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