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原型

作品数:47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连祥秦文秀刘淑莉龚晓秋王欣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大河母亲”到“江水伦理”--《风吹清江》的生态原型思想解读
《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第7期12-15,共4页李真 
近年来,许多作家把创作的关注点转向自然生态问题,希望在实践中寻找一条可以消解现代性弊端、实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路径。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批评理论以其强大的理论阐释力,洞悉融汇在作家作品中的生态理想、生态情感乃至于生...
关键词:生态批评理论 集体无意识 原型批评理论 母亲原型 文学文本解读 弗莱 生态理想 文学作家 
羲和与常羲形象的心理分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1期81-83,共3页周彩虹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沙盘游戏中本土沙具的研发与应用研究”(2018GXJK202)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
羲和与常羲是《山海经》中非常重要的两位女神,本文通过《山海经》中羲和浴日、常羲浴月等文本记载,结合母亲原型等理论,对其形象背后的心理学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羲和 常羲 日月 母亲原型 心理分析 
《妇女生活》中母亲原型消极面向与悲剧命运分析
《品位·经典》2021年第18期1-4,共4页段晓丹 
小说《妇女生活》讲述了娴、芝、箫三代女性的故事,展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命运。她们同有"母亲"这一身份,小说中的母女冲突情节占有重要的地位,文本中的母亲形象主要展现为"母亲原型"的消极面向,从母亲原型的心理面向理论出发,探讨三...
关键词:母亲原型 消极面向 悲剧命运 
原型批评视域下曹七巧的母亲形象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年第1期29-30,共2页张灵芳 
母亲原型是原型批评中一个重要理论,本文用这个理论对张爱玲名作《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这位母亲的形象进行了分析,曹七巧是恶婆型一类的母亲,她冷漠、病态、自私,具有极强的占有欲,也正是她的这些特性毁了她自己也毁了她儿女们的幸福。
关键词:母亲原型 恶婆型母亲 曹七巧 
佩·菲茨杰拉德《离岸》中的“母亲”原型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年第3期67-73,共7页张菊 
本文从原型批评视角探讨《离岸》中“母亲”原型的具体内涵。母亲般的泰晤士河,是巴特希河段船居者——伦敦大都市的“失败者”——的避风港;然而,船居者无意识中对安全、独立、责任以及融入主流社会的渴望又让他们向往稳定的陆居生活...
关键词:《离岸》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母亲原型 弱势群体 家园 
比较中西方文学母亲形象原型——观《真爱》中的母亲原型
《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1期224-224,共1页谢红海 兰杰 
太阳之所以象征光明,四季之所以可以代表人生周期,这皆是原型批评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文章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学中的母亲形象,探究由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的电影《真爱》中的母亲原型以及母亲的变体。
关键词:原型批评 中西母亲形象 母亲原型 《真爱》 
浅析《罪与罚》中的母亲情结和母亲原型
《北方文学》2019年第5期79-81,共3页秦思 
“母亲”作为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对《罪与罚》中的形象塑造以及情节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运用荣格精神分析法中的母亲原型和母亲情结理论,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母亲情结及其与《罪与罚》中的母亲原型和圣母原型的关系,...
关键词:《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荣格 母亲情结 母亲原型 
原型理论在新闻叙事中的文本分析——以山东辱母案为例被引量:3
《东南传播》2017年第7期150-151,共2页秦文秀 
新媒体、自媒体给受众观点的表达提供了公开市场,但是也意味着冲突与意见相悖。2017年2月被《南方周末》报道披露的山东辱母案,致使除恶扬善的一腔热血在互联网上快速蔓延,一时引爆了舆论场,腥风血雨顿时让司法审判变的步履维艰。本文...
关键词:山东辱母案 原型理论 母亲原型 性别原型 
人类文明博弈中的母亲身份——西方文学母亲原型再思考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7年第5期77-78,共2页李妍 
母亲原型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不断被演绎。俄狄浦斯情结中的母亲形象更为特殊,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的地母该亚,之后意义深邃的是《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母亲,最后延续到了《儿子与情人》《百年孤独》...
关键词:西方文学 母亲原型 俄狄浦斯情结 
女性生命意识的封闭与放纵——原型视角下的《永远有多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63-66,共4页蒲伊琳 
"原型"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因而作家在创作时总是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原型。在《永远有多远》中,铁凝将母亲原型和"狐狸精"原型运用到作品中,塑造出性格上截然对立的两类女性,并将她们放在同一环境下进行比较,从而使白大省的...
关键词:原型批评 母亲原型 “狐狸精”原型 女性生命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