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常国亮[1] 徐建明[1] 卢彩萍 丁怀宇[1] 杨柳 姜珊 宋玉豪 Chang Guoliang
机构地区:[1]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省特色水产繁育工程实验室,江苏淮安223300 [2]淮安朱高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113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2年第16期235-238,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编号:BY2020322);江苏省渔业科技类项目(编号:D2017-1-2)。
摘 要:稻虾(克氏原螯虾)连作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之一。以稻虾连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成期(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稻田土壤[上层(0~10 cm)土壤、下层(1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稻秸还田后稻田肥力(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上层土壤而言,pH值第2、第3次取样时显著低于第1、第4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有效磷含量在第1次取样(2018年11月)时最高,至第2次取样(2019年2月)时降至最低,到第3、第4次取样(2019年4、6月)时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但仍显著低于2018年11月时的水平(P<0.05);速效钾含量随取样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至2019年6月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前3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缓效钾含量在第3次取样时(2019年4月)最低,显著低于另外3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而另外3次取样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在4次取样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下层土壤而言,2018年11月水稻收割后第1次取样时,有机质、有效磷和缓效钾含量显著低于2019年6月第4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对同一取样点上层、下层土壤进行比较发现,在第1次取样(2018年11月)时,上层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P<0.05),但第4次取样(2019年6月)时已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稻秸返田后,土壤有效磷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会快速变化,为防止其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建议采取栽培伊乐藻等科学措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7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