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
出 处:《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年第4期324-329,共6页Chinese Journal of Myc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50172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K20150069);中国医学科学院基金(2019XK320077)。
摘 要:生物膜的形成对临床感染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真菌生物膜是由真菌细胞和菌丝以及胞外基质包裹形成的复杂群落,能够表现出比游离真菌更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2]。随着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和各种人工植入物的使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生物膜相关的感染及其耐药带来的治疗困难已成为严重的临床问题[3]。几乎所有致病真菌均能够形成生物膜和胞外基质,尤其在侵袭性真菌病中更为常见,目前关于生物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白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属以及烟曲霉等致病真菌[2]。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大规模水平上分离和鉴定蛋白质,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发展,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4]。目前在生物膜研究中,蛋白质组学不仅分离鉴定出了相关特征性蛋白,还证明了真菌生物膜耐药性可能与其生长过程中的某些与能量和代谢相关酶的表达上调或下调有关,例如增强了对表面相关蛋白的调节,活性氧的积累,氧化应激反应的上调等,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5-6]。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提供真菌生物膜蛋白质全面和系统的描述,为研究其耐药相关蛋白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综述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真菌生物膜中的应用。
分 类 号:R379[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