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建军[1] Huang Jianjun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出 处:《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6期32-43,共12页Studies on Marx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19AKS0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中揭示了人类现代化生成的“动力源”,全面诊断了西方现代化的“问题因”和“矛盾链”,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建构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新道路,即“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运用,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原点。由此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的纵向历史坐标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其横向历史坐标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串联式”现代化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复合型的“并联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世界历史坐标中,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主义文明具有超越性意义,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作用,拓宽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场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